勤教而善悟,勤思而笃行。为深度剖析新教材的编写理念与知识架构,改进教学方法,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11月下旬,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九大学科教研组陆续开展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主题教研活动。
语文教研组
语文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李兴源主持,高三年级语文科组长曹吉主讲《固本浚源,赋能启新》。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新高考考情,对一轮复习经验进行分享。结合新高考的特点以及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曹老师详细介绍了复习备考策略:全面回归教材,精讲高考真题;注重教考衔接,掌握命题规律;量化知识积累,强化学科融合;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复习形式。
曹老师从“命题人要考什么”“高考真题考什么”“怎样备考”三个方面对高考备考策略做了阐释,强调语文思维的重要性。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注重教材里重要板块的落实与拓展,带领学生归纳重点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进行强化训练。
数学教研组
数学组教研活动由高二年级科组长刘梅主持,高二年级数学教师于瑞主讲《解析几何中的十大“名圆”》。主要围绕阿波罗尼斯圆、斜率圆、蒙日圆、焦点三角形的内切圆、彭赛列圆展开探讨,结合新教材书后习题对解析几何中特殊圆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和教学研讨。
于瑞老师对十大名圆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圆锥曲线、直线等解析几何知识的关联,特别分析了在高考中“圆”和“隐圆”的经典题型,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此次教研活动与“校园主题月”活动——《“圆”梦蒙日》相结合,为学生营造了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学习氛围。
英语教研组
英语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崔咏梅主持,高一年级英语教师杨芳主讲《高中英语文本解读——破解长难句》。分析长难句是英语学习的必备技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杨芳老师从语言发展的底层逻辑分析中明晰中英文的区别,即英语是以形式构建逻辑而汉语是以意义带动逻辑,从而推出解析长难句的方法就是把握较长的修饰成分,利用“三长两短一并列”的拆句方法。
杨芳老师用高考真题举例验证“三长两短一并列”这种断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仅可以在阅读理解题中帮助学生快速提取有价值信息,还可以逆向思维,由简及繁将这一技巧运用于扩句的写作训练中。这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得到英语组教师的一致认可。
物理教研组
物理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付中晔主持,高二年级物理教师关鑫主讲《练题研景,学能日臻》。“一题多变”“一景多题”的教学模式能够能够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广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还能将物理实验融入习题教学,并紧密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逐步提升关键能力,
关老师指出,要在习题课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师需用心设计教学内容,精选习题,准确把握题干内涵,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剖析物理问题,运用物理原理和公式求解,以此系统且深入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研组
化学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白羽主持,高二年级化学教师马洪月主讲《高考视角认识催化剂》。以近五年高考真题为研究对象,探索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的命题趋势,深度剖析了催化剂考查方向的三个误区。基于分子水平认识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数据、图表、宏观现象等客观证据往往与理想实验条件下的结论存在出入,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微观反应,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寻求对证据的科学理解。
马老师建议,在备考过程要多做真题,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进行专题复习时,重点注意构建知识的关联体系,深度理解化学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区别,明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与作用机理,并将其与化学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的知识相衔接。
生物教研组
生物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吕芳主持,高二年级生物教师金凤主讲《大单元教学学习、实践与反思》。金凤老师首先介绍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评四步备课法”,并以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为例,介绍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和主要环节。
金凤老师根据教师实践和教学反思提出了大单元教学的一些建议,如让学生置身于各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情境中,在有意义的任务和活动中不断实践、反思、质疑和讨论;让学生学会整合、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提升自身分析、解决各种复杂和陌生问题的能力。金凤老师提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真正体现了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
政治教研组
政治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齐朝霞主持,高二年级政治教师戚瑞主讲《基于高考命题的情境化课堂设问策略》。以2024年各省真题为依托,对新高考选择题命题情境和主观开放题情境进行归纳分类,对高考例题设问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情境化课堂教学的设问要求,即设问内容的融合性,注重知识关联运用;设问任务的实践性,聚焦思维品质提升;设问情境的结构化,坚守学科育人导向;做到演绎型推理设问和归纳型推理设问相结合。
戚瑞老师分享了典型课例《从高空抛物透视民法》,展示了选取、研究时事热点,结合命题趋势、变化和规律构建课堂情境,按照大方向小情境、大单元小切口总体原则进行设问,以设问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从而提升思维品质的教学过程。
历史教研组
历史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苏东梅主持,高三年级历史教师李俊颖主讲《浅谈历史大概念教学》。以大概念作为知识结构化的锚点,强调历史教学不是琐碎的学科事实的堆积,而是应该呈现少而精的学科大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联系。以历史情境作为思维支点,以任务链的问题引领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李俊颖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分享了在大概念教学的引领下如何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提升历史学科思维,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相融通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学要通过大概念、大单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学生进行思维交流,真正做到从概念走向素养。
地理教研组
地理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兰静主持并主讲《地理实验教学与试题的探索和思考》。地理实验是地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实验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兰静老师建议,要明确地理实验的目的、意义,积极、主动开展地理实验课,让地理实验系列化、系统化。地理实验完成之后,及时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加工、转化为试题,考查学生实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薄弱的环节,形成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以实验生成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总结规律、预测趋势,从而推动学生思维向高阶进级。
党委书记苏亚利、校长韩健民、副校长纪晓明,科研处主任王波、教务处主任左玉晶,年级主任张洪刚、杨苏囡、李景志深入教研并进行指导,对教研方向的确定、教研成果的展示予以充分肯定,对教学举措给出了切实的建议。激励各科组持续以探索的精神、扎实的态度组织研讨、深耕教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共研共备抓重点,群策群力定方向。集体教研活动,是蓄力、是出征,为教育教学注入了强大动力。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全体教师以集体智慧为墨,握紧奋进之笔,在教书育人的画卷上精心勾勒,助力学子圆梦,书写胜利荣光。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初审:左玉晶
复审:纪晓明
终审:韩健民 赵新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