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而奋进,善研而砺行。为深入研究新高考的命题方向、命题特点,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升,10月下旬,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九大学科教研组陆续开展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
语文教研组
语文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李兴源主持,高二年级语文教师杜晨林主讲《博观审问,慎思明辨》。以最近发生的时事为切入点,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解读、时评写作的教学步骤、时评搜集途径等方面讲解了作文课时评写作的教学方法。
心中有时代,笔底才会波澜壮阔、风雷激荡。杜晨林老师从时评写作的存在问题出发,重点讲解了时评的搜集方法和写作策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的精彩时评具有视野开阔、格局恢宏、彰显家国情怀、激扬时代强音的特点,堪为“大情大理”,与当前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命题方向相契合。师生要聚焦社会生活,形成素材积累能力,借助评论语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整合能力。
数学教研组
数学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牟继红主持,高一年级数学教师刘艳艳主讲《浅谈极点极线》。深入浅出地剖析极点极线的本质,揭示其在圆锥曲线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高考真题展示了极点极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独特魅力。
刘艳艳老师从极点极线的定义、作图、性质和有关最值问题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强调其在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通过丰富的实例深入解析极点极线的内涵与外延,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次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对极点极线的理解,加强了数学组的交流研讨,激发了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灵感。
英语教研组
英语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崔咏梅主持,高一年级英语教师王雪主讲《固本求源,创新求实——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写作技巧》。在情节协同、照应伏笔、叙述与描写、十句五定等方面进行讲解,指出学生在读后续写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写作技巧。
情节协同与照应伏笔是创作一篇好的读后续写的基础和关键,十句五定的提纲法为续写构建了明确的框架。王雪老师详细讲解了“十句五定”的含义、框架结构,衔接句、结尾句、升华句的写作方法,分享了语篇衔接的3个小技巧,从而使读后续写能够语义连贯、升华主题。教研组长崔咏梅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英语教研组将继续对读后续写题型进行深挖细琢,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物理教研组
物理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付中晔主持,高一年级物理教师王众主讲《探基之本,行稳致远——浅谈高一物理如何打好基础》。夯实物理基础可以从信心建立、兴趣激发、思维及习惯养成,新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和阶段性重点题型五方面入手。兴趣激发是学习的钥匙,信心建立是学生面对挫折的避风港,而思维习惯养成则是物理学习的保障,也是学生进步的不竭动力。
王众老师将课堂分为四种类型,即新课—习题课—专题课—讲评课,分别对应基础认知—初步应用—归纳总结—攻坚克难四个层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在阶段性的重点题型方面,要选取典型例题,总结最优解法并反复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教研组长付中晔、高一年级科组长宫士学肯定了王众老师提出的关于打好基础、实现高效课堂的方式方法,鼓励物理组全体教师钻研教法、提高实效。
化学教研组
化学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白羽主持,高一年级化学教师刘佳主讲《增进学科理解,探索高考有机化学的内涵和外延》。以2024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湖南、湖北等十二个省市的有机化学高考试题选择题为主要分析对象,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教材为主要参考,以增进学科理解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从有机物的研究方法,生物大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有机物的结构和特点三部分讲解高考和教学的关系,探讨有机化学的内涵和外延。
刘佳老师针对有机化学教学方面的疑难困惑,提出几点教学启示,即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学方式改变;深挖高考真题,注重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有效融合;多角度运用教材素材,在习题中围绕图片、图表、栏目等适当外延。高考引领教学,教学衔接高考,刘佳老师的讲解为加强教考衔接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生物教研组
生物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吕芳主持,高一年级生物教师王程杰主讲《精准对标课堂,创新联动实效》。结合教学实例,分析教材知识点的学用结合对延展教学的作用效果;根据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现状和学情,对标新课程基本理念,依据2024年高考实战,提出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方式方法。
王程杰老师主要从“应试得分和常识分析”这两方面的目的出发,对接教材知识重难点以及高考出题热点,阐述如何构建多样化课堂创新模式。将“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的基本理念融入常态教学,为打造高效生物课堂提供新思路。
政治教研组
政治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齐朝霞主持,高三年级教师张皓主讲《教考衔接,同向同行》。围绕高考命题、教师教学、学生备考三个方面进行研讨,归纳了高考背后的六大逻辑、大单元大概念统领教学与复习、九条建议引领学生备考等内容,为政治一轮复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张皓老师分别从高考的历史逻辑、科学逻辑、现实逻辑、情境逻辑、思维逻辑、理论逻辑等方面分析了高考命题规律,结合七个模块的大单元思维导图阐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学生备考的答题方法和学习心态作深入浅出的讲解。参会领导和政治组全体教师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为科学有效备考提供有力支撑。
历史教研组
历史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苏东梅主持,高二年级历史科组长陈静主讲《大概念理念的思考与实践》。以对大概念理念的理解为切入点,结合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的探索实践和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总结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即大概念可以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具体化,成为教学改革的亮点和撬动深水区教学改革的支点。
大概念就是反映学科的本质的核心概念,居于学科的重要地位,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人类历史进程、文明成果、阶段特征发展趋势等。陈静老师介绍了如何通过大概念理念确定教学主题,构建大单元教学,以问题引领形成课堂任务驱动继而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整体着眼,从“大”处着眼,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地理教研组
地理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兰静主持,高一年级地理教师姜成羽主讲《地理养成记》。根据自己的经历讲述学习地理的过程和方法,强调了认真听课、做好学习笔记、精选习题加强训练、形成解题技能的重要性。
为了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命题规律,姜成羽老师把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分类整编并深入研究试题的考查内容和重难点,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姜老师分享了学生写的地理诗歌、地理小故事和一些优质的地理知识视频,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党委书记苏亚利、校长韩健民、副校长纪晓明,科研处主任王波、教务处主任左玉晶,年级主任张洪刚、杨苏囡、李景志深入教研并进行指导,对教研主题的选取、教研内容的分享表示充分肯定。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和近日开展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35协同组第四次会议暨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科技嘉年华活动,总结我校在科技创新、学科特色活动、实验教学方面的优异成果,鼓励各科组继续以创新的意识、务实的作风钻研教学、开展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在教研助教学,教学促教研的道路上,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将继续研思笃学、奋楫向前,不断提升教研能力、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课堂提质,勇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高峰。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初审:左玉晶
复审:纪晓明
终审:韩健民 赵新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