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教育教学发展新变化、新趋势,精准把握教学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赋能高效课堂,落实学科素养,11月25日,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邀请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培训部主任、地理教研员郎宇,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培训部副主任、生物教研员李迅,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培训部副主任、历史教研员赵赢,语文教研员李佳坤,数学教研员刘洋、李宇,英语教研员徐卓、吴楠,物理教研员李卓霖、高健,化学教研员胡成旭,生物教研员武祎,政治教研员刘芳,地理教研员张连彬来我校深入课堂教学,为九个学科18位授课教师评课,指导教学方法,解答教学问题,促进我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语文学科
高一年级语文教师宋梦园的授课内容是《故都的秋》。本节课主要带领学生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故都的秋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伤感之音。最后带领学生总结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的散文。
高三年级语文科组长曹吉的授课内容是《小说专题复习》。以问题为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对小说语言敏感性为目标,精读高考真题,围绕读、评、议三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手法、主题进行自我探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省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李佳坤强调“真实情境”“教考衔接”“阅读先行”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如下建议:集中精力研究和利用好高考真题,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命题思路和题型设置,让高考真题成为学习性材料。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利用教材文本命制试题。加强教研能力,敢于承担起高考真题专题的研究任务。依标教学,精准区分课时目标和课程目标,同时做好教材课程整合,不受课标束缚。
数学学科
高一年级数学教师王惠的授课内容是《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通过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指导学生运用该关系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证明,灵活解决相关问题。
高三年级数学教师于蕊嘉的授课内容是《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本节课是一节高三复习课,课前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在课上选取有代表性的习题带领学生练习,并追根溯源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省教育学院数学教研员刘洋、李宇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评价,复习课师生互动精彩,注重让学生关注课标并绘制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典型题型的选取具有代表性,知识点覆盖较为全面。新授课问题设计严谨,情境设置得当,例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我校教师在“四新”背景下教学中的困惑,教研员给予针对性指导。从新高考改革出发,结合九省联考,针对高考复习策略和试题结构变化等内容,与全体教师深入交流,建议教师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
高二年级英语教师杨惠的授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二《Unit1 Science and Scientists Reading for Understanding》。本节课借助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体系,理解科学原理和方法。
高三年级英语教师关昊宁的授课内容是《旅游话题拓展阅读》。本节课是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以“风景拍摄的挑战”为切入点,探索摄影师在捕捉自然美景时面临的种种困难,同时结合旅游体验与故事表达展开讨论。
省教育学院英语教研员徐卓、吴楠对两节阅读课进行了细致深刻地分析和解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英语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让学生的学习在互动的课堂中真正发生,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在透析文本中稳步提升。徐卓老师着重强调深度解读文本,提取关键性信息和价值性信息的重要性。在高三备考方面,她反复强调要回归教材、吃透教材、夯实教材,重视记叙文的经典输入以便读后续写的精彩输出。徐老师对我校英语组寄予厚望,期待英语组在全地区发挥更好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物理学科
高二年级物理教师彭久新的授课内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本节课继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感应电流的方向之后,进而探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进一步挖掘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感应电动势,引导学生掌握公式推导,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相关计算和应用等问题。
高三年级物理教师周悦的授课内容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加速与偏转》。本节课以初速度与力的关系为主线,分别探究了粒子在匀强电场和交变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加强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及电场相关知识的理解。
省教育学院物理教研员李卓霖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表示肯定,认为两位教师概念讲解清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李老师对物理学科教学提出指导和建议,在教学方式上,要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生中心课堂;教学内容上,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单元教学,立足知识统整,重视知识网络的构建。对高三学生,要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通过加强引导来提高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
省教育学院物理教研员高健提出了AI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教学模式分为对话型、练习型、混合型和讲授型。对两堂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读,并用AI即时生成了思维导图和全文摘要,扩展了看待问题的视角。在“四问课堂”环节中,高老师对教学进度和竞赛课程提出了合理的规划和建议;对教材明确标明的实验进行了分类,分别列举了高考范围内的实验和演示实验;对二级结论的使用范围和利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今后的物理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化学学科
高一年级化学教师刘佳的授课内容是《铁及其化合物》。本节课参照2024年黑吉辽卷和2023年新课标卷相关内容进行项目式教学,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进一步体会催化剂的催化原理和应用价值。
高三年级化学教师李明月的授课内容是《电解原理的可视化探究》。通过复习电解硫酸钠溶液的实验探究,从装置维度、原理维度、能量维度三方面构建了电解原理的模型,实现了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
省教育学院化学教研员胡成旭对两位授课教师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建议。胡老师提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应帮助学生建立视角,在视角的基础上再学习具体知识。教师也要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真正的做到知识内化。大单元教学要基于大概念进行展开,大概念可以细分为科学大概念、学科大概念和主题大概念。在教学中要重视化学实验,实验的最高层次是学生能够针对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真正的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相结合,两者互相佐证,才是实验最大的意义。
生物学科
高二年级生物教师王海晶的授课内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次授课主讲第一课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整节课通过问题情境化、情境任务化和任务活动化,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高三年级生物教师于书萱的授课内容是《染色体变异》。本次授课主讲第一课时——染色体的数目变异。通过问题引领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相关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能力的目的。
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培训部副主任、生物教研员李迅做了题为《培育核心素养,生成有效课堂》的讲座,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及课堂教学分析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核心素养、生成有效课堂。李迅老师通过教学案例诠释了“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对两位授课教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及细致的指导,并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建议,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新模式和新思路,更为我们带来了对教育教学的深刻思考和启迪。
省教育学院生物教研员武祎做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大单元教学》的讲座。武祎老师结合优秀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阐述了如何开展良好的大单元教学,并对本校教师提出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疑惑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政治学科
高二年级政治科组长杨青岩的授课内容是《挑战与应对》。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层层深入分析中国的大国外交如何发展,中国的责任担当如何做到等问题,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年级政治教师付婉楠的授课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以“地外生命探寻”为基础情境,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我国“空间科学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引导学生得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省教育学院政治教研员刘芳对两位授课教师进行精彩点评,并分享宝贵经验。高考命题中,考教衔接不再是教考衔接,高考考查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拔的是人才,所以需要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获取、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论证能力。此外,刘芳老师为高三复习备考指出方向,并通过实例讲解了新授课与复习课中落实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让我们了解教学改革前沿思想和先进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
高一年级历史教师马昕杰的授课内容是《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讲解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各界民众同仇敌忾,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
高三年级历史科组长孙志国的授课内容是《工业革命之“因”之“果”》。展示同学们课前准备的思维导图,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认识。联系时政特点探讨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从大概念大单元角度对本模块内容做了高屋建瓴的总结。
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培训部副主任、历史教研员赵赢深刻阐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突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以核心素养目标为教学视点,从单元整体出发,统筹安排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学习方式、资源体系、作业系统及评价方式。大单元教学的特点是强调知识的整体性、逻辑的严密性、过程的建构性、思维的进阶性。赵赢老师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展示了怎样选取大单元的主题,如何提炼大概念,如何安排教学任务等问题。赵老师针对高考复习方法进行点拨,建议结构化疏理教材、白话式解读教材、关注概念的练习,对教材表述进行演绎式和归纳式推理。
地理学科
地理教研组长、高二年级地理科组长兰静的授课内容是《产业转移》。以美国耐克生产基地向东南亚转移为典型案例,以越南成为世界新工厂为主线,深入剖析了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多方面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产业转移这一重要的经济地理现象。
高三年级地理科组长郑岩岩的授课内容是《九师联盟二模考试题试卷讲评》。本节课是一节周考试题讲评课,旨在帮助学生进行错题的反思及复盘,探讨如何将本阶段复习的相关知识原理与高考真题进行思维路径的衔接,并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方面从而助力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提升。
省教育学院地理教研员张连彬总结了两位教师的授课亮点,如案例选取恰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思维链条,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多样,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展示丰富的资料,为学生分析问题提供依据。张老师对提升教学效果提出几点建议,教师不能一味灌输,要让学生形成主观意识,对教学内容构成主观;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案例总结归纳本质内容,问题设计要有梯度等。
高屋建瓴指方向,教研指导促提升。通过此次研讨交流活动,省教育学院教研员对新课程改革、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新变化、新趋势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与指导,使我校教师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方向,提升教学技能。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将以此次教学活动为引领,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奋勇争先的精神续写教育教学的新篇章!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初审:左玉晶
复审:纪晓明
终审:韩健民 赵新宇
![]() |
![]() |
![]() |
![]() |
![]() |